近日國內二甲醚市場弱勢顯現(xiàn),與9月的火爆表現(xiàn)簡直是“判若兩人”。就目前來看如果下游燃氣市場不重整旗鼓,二甲醚后期的走勢將越發(fā)艱難。
目前造成二甲醚的疲軟走勢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的冷淡。進入10月份,眾多甲醚廠家想借助“銀十”這一時期再次向上沖擊一把。然原料甲醇市場遲遲未動,讓二甲醚市場觀望情緒四起,此時下游液化氣市場成了醚市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十一長假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壓制了國內液化氣市場的成交心態(tài),市場的終端節(jié)后短暫的補貨期過后一路下行。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燃氣市場難有起色,各地區(qū)廠家成交寥寥庫存升壓。下游市場低迷表現(xiàn),立即拖累醚市成交,各地區(qū)甲醚生產廠家心態(tài)悲觀,無奈只得下行操作。
中國有句古語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長遠來看,如果下游燃氣市場無明顯改善,二甲醚后期走勢將更加難堪。因為屆時二甲醚廠家將面臨另一大困難的挑戰(zhàn)——成本費用高抬。11月份作為上游原料的甲醇的另一個下游產品甲醛開工率將上升,隨著開工率的加大,甲醇消耗量必然增長,對甲醇市場的上行起到一定的有利支撐。
與此同時天氣逐漸變冷,也使得甲醇的上游煤炭資源價格有所走高,本著成本轉嫁的原理,屆時國內甲醇市場價格必將上漲,而二甲醚廠家也將面臨尷尬的局面:一面是平淡的市場需求,一面是逐步抬高的成本價格;市場的競爭將會異常的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