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煤炭轉化效率,實現(xiàn)煤炭的潔凈利用,發(fā)展綠色、低碳、環(huán)保的清潔能源?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山東滕省州市落鳳山腳下的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的由來
該中心主任助理路文學博士接待了我們。
"這個'國家級'是原國家計委評的,所以用的一直是研究中心的名字。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研究機構中,評上'國家級'的,山東就我們一家。"
水煤漿的問世,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世界石油能源危機。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花巨資相繼引進了4套德士古水煤漿氣化裝置,其中一套落戶在原魯南化肥廠。
1995年,依托魯南化肥廠的科研和現(xiàn)場條件,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南化公司研究院、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發(fā)起組建了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家依托企業(yè)建立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全程參與了中心籌建的工程技術研究員金剛介紹,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型煤氣化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當時,國內煤化工企業(yè)完全依靠國外煤氣化技術,一套技術需要五六千萬元。我國各地引進的國外煤氣化裝置,僅專利實施許可費保守估計就高達3億多美元。由于缺少自己的煤氣化技術,我國與外國談判引進技術時,一直處于被動地位。
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碳一化學、含氧化合物關鍵工藝技術工程化開發(fā),建設煤氣化和煤化工實驗研究及工程開發(fā)基地,建立了集實驗室、中間試驗、工程化研究與實施以及技術推廣與服務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科技開發(fā)體系。
攻克關鍵技術
實現(xiàn)成果轉化
來到研究中心前,金剛曾作為魯化首批工程技術人員被派往美國學習德士古氣化技術。
回國后,金剛一直參與多項美國德士古氣化技術的革新。
"噴嘴性能好壞,將直接影響氣化反應結果和噴嘴自身的使用壽命,從而決定氣化裝置是否能長期穩(wěn)定運行。"金剛說,"引進的單噴嘴使用壽命僅為3個月,維護更換成本高。"
為此,研究中心聯(lián)合華東理工大學研制出新型水煤漿氣化噴嘴,使用壽命達半年以上。
2005年7月,我國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千噸級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大型工業(yè)化示范裝置在兗礦國泰一次投料成功。與引進的國外單噴嘴氣化技術相比,有效氣成分、碳轉化率提高了2到3個百分點,節(jié)約專利費6000萬元。
截至目前,研究中心在氣化領域已取得國家技術專利30余項,掌握了水煤漿氣化和干煤粉加壓氣化等核心技術。
"按照我國每年氣化用煤大約1億噸計算,如果均采用國產(chǎn)技術,僅專利實施許可費就可以節(jié)省20億美元。"金剛說。
2008年7月,多噴嘴氣化技術成功"返銷"給美國最大煉油企業(yè)valero能源公司,技術許可費超過億元,實現(xiàn)了中國大型化工成套技術首度向發(fā)達國家轉移。
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推廣應用到國內外32家企業(yè),實現(xiàn)專利實施許可收入1.5億元。
在研究中心,記者看到了2000年6月建成的我國第一套日處理22噸煤的新型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中試裝置。當時的中試運行結果表明,主要技術指標超過德士古水煤漿氣化水平。
"十一五"期間,研究中心和華東理工大學繼續(xù)瞄準自主大型煤氣化技術的研究,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日處理煤2000噸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的攻關。2013年4月,該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組織的專家鑒定。鑒定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認為,該技術成果為大型化煤氣技術市場提供了成熟先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技術。
創(chuàng)新成果關鍵在于轉化。
"兗礦集團專門成立了國拓公司,專門從事煤氣化技術研發(fā)、技術轉讓和服務工作,為技術受讓方在裝置選型、項目規(guī)劃、技術培訓、設計審查、工程質量監(jiān)督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技術服務。"路文學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大型水煤漿氣化操作仿真培訓平臺,可為多噴嘴氣化技術用戶技術管理及操作人員提供操作模擬培訓。在用戶裝置投入正常運行后,工程研究中心還將定期或根據(jù)用戶需求到生產(chǎn)現(xiàn)場進行回訪,提供技術服務。"
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簡介
兗礦集團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由原國家計委批準設立,以兗礦魯南化肥廠為依托,以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南化公司研究院、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為成員單位組建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煤炭工業(yè)十大科技成果獎各1項;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è)共同開發(fā)技術項目9項;獨立開發(fā)技術項目6項;通過部級技術鑒定5項;取得授權專利17項。
2008年8月,中心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中心建有6套中試裝置、6個實驗室和4套仿真培訓系統(tǒng),擁有從實驗室到中間試驗,再到工程化研究與實施、技術推廣與服務的完整的科技開發(fā)體系。
鏈接
截至2013年,研究中心研發(fā)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已成功推廣至32家企業(yè),累計95臺(套)氣化爐,其中包括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神華寧夏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煙臺萬華聚氨酯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yè)。
"十二五"期間,研究中心承擔了日處理煤3000噸級超大型氣化爐"863"課題,伊泰集團5臺日處理煤3000噸的多噴嘴氣化爐已在建設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