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中國共有神華包頭、神華寧煤、大唐多倫、寧波富德、中原石化和惠生南京6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投入運行,烯烴(乙烯和丙烯)總產能276萬噸/年。2014年中國新增延長中煤、中煤榆林和神華寧煤MTP二期共3個項目投入運行。
延長中煤項目實際配套60萬噸/年聚乙烯和60萬噸/年聚丙烯,其中一半的乙烯和丙烯來自于180萬噸/年甲醇DMTO裝置,另一半來自于150萬噸/年重質渣油熱裂解(DCC)裝置。
此外,中原石化于2014年4月成功實現了碳四烯烴催化裂解(OCC)裝置與SMTO裝置的耦合,大大提高了乙烯和丙烯的收率,中原石化SMTO/OCC烯烴產能從20萬噸/年增加到22萬噸/年。因此,截至2014年10月,中國煤(甲醇)制烯烴總產能已達448萬噸/年。
目前中國分別處于運行、試車、建設、前期工作或計劃中階段的煤(甲醇)制烯烴項目總計約60個,亞化咨詢對每一個項目的業(yè)主實力、審批進度、建設現狀、下游規(guī)劃和資源配套等進行深入研究,認為其中建成投產可能性超過50%的項目有45個,將于2019年形成2821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產能。
烯烴下游方面,考慮到運輸便利與下游配套等因素,華中地區(qū)(河南)、西北地區(qū)(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華北地區(qū)(山西、內蒙古)的煤(甲醇)制烯烴項目傾向于選擇聚烯烴(PE/PP)為下游產品。而華東地區(qū)(山東、江蘇、浙江)因靠近下游化學品市場,并且乙烯、丙烯單體進口量大,一般傾向于生產液體化學品或直接管道外售乙烯和丙烯單體。
亞化咨詢研究表明,2019年煤(甲醇)制烯烴2821萬噸總產能中,聚乙烯產能920萬噸/年,聚丙烯產能1343萬噸/年,PE和PP占烯烴總產能的80.2%。
亞化咨詢認為,憑借成本優(yōu)勢,煤制烯烴一體化裝置在與石腦油制烯烴的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而外購甲醇制烯烴也將受益于北美超大規(guī)模頁巖氣制甲醇項目帶來的充足原料供應。但它們都將面臨以乙烷和丙烷脫氫制乙烯和丙烯的競爭,其中在美國和中國同時大量建設的PDH項目的威脅更加明顯。
由亞化咨詢與中國化工學會煤化工專委會聯合舉辦的第六屆煤制烯烴技術經濟研討會將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浙江嘉興召開,會議將探討烯烴與石化原料多元化發(fā)展趨勢,煤制烯烴的政策走勢與行業(yè)布局,大型煤制烯烴一體化項目規(guī)劃與副產品利用,煤制烯烴商業(yè)化項目運行經驗與升級優(yōu)化,天然氣(頁巖氣)-進口甲醇-烯烴產業(yè)鏈的項目規(guī)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