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15日,由國家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交流中心資助,華東理工大學王輔臣教授和德國弗萊貝格工業(yè)大學Andreas Richter博士為共同主席的2019年“基于封閉碳循環(huán)的高溫部分氧化工藝過程模擬與實驗研究”(Advanced modeling, experimentation, and large-scale validation for high temperature partial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closing the carbon cycle)中德雙邊研討會在該校順利召開。來自德國TU Freiberg,University Stuttgart,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lich Research Center,TU Darmstadt以及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寧夏大學和該校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此外還有三十余名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參與了本次研討會。該校科研院常務副院長朱為宏教授出席了12日的開幕式并致辭。
本屆研討會中德雙方針對能源化工領域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化石燃料的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轉化、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及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巨大挑戰(zhàn)等議題,對氣流床氣化、含碳固體的熱解、煤液化、煤灰化學、二氧化碳減排、生物質氣化、天然氣非催化部分氧化等關鍵技術和科學問題開展了深入地交流與討論。該校代表王輔臣教授、陳雪莉教授、代正華教授、郭慶華副教授和龔巖副教授等分別做大會報告,針對該校在煤氣化及天然氣部分氧化等技術方面取得的工程進展、基礎研究進展等分別進行了介紹。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在會議期間還參觀該校潔凈煤技術研究所和采用該校多噴嘴水煤漿氣化技術的靈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本次研討會是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中心第二次資助雙方舉辦該會議,中德雙方在該主題方向的第一次研討會于2017年11月在德國TU Freiberg舉行。其后雙方共同申請的國際合作項目分別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德國科學基金會的立項資助。本次研討會也是首次在國內召開,為中德雙方相關科研人員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研討會的成果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在含碳燃料氣化制合成氣、含碳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本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也進一步提升了該校在煤氣化技術領域的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