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3年,化工行業(yè)景氣度低于2012年。據(jù)某專業(yè)機構監(jiān)測,截至2013年6月份,在重點監(jiān)測的109個化工代表性產品中,上漲品種僅19個。那么,2014年國內經濟形勢是否會好轉?煤化工產業(yè)是否還會像2013年那樣熱?年初歲首,本刊記者走訪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首席專家舒朝霞女士。
舒朝霞女士長期從事國內外石油石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重點是市場及競爭力的分析研究,同時對國內外宏觀經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研究方法。她曾參與起草編制了中國石油化工產業(yè)“十五”規(guī)劃、中國石油化工產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她在國內首創(chuàng)了石化產品需求預測模型、乙烯當量需求概念、化工產品的競爭力分析方法。2008年,她被授予中國石化集團突出貢獻專家,2010年獲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稱號。
這樣的經歷,使舒朝霞女士在研究煤化工產業(yè)時,善于將煤化工產業(yè)置于整個經濟背景之下,將石油化工產業(yè)與煤化工產業(yè)進行比對分析。
全球經濟相繼走出危機,中國保持7.5%左右增長
記者:現(xiàn)在人們都在分析2014年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您的分析是?
舒朝霞:整個來看,預計2014年世界經濟將繼續(xù)低速增長。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基本上走出了經濟危機,但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長與金融危機前相比都大大降速。中國經濟應該屬于中高速平穩(wěn)增長吧,預計2014年GDP同比增長為7.5%左右。
記者:能具體講講嗎?
舒朝霞:先說世界經濟形勢。從總的趨勢來說,美國經濟從2012年開始穩(wěn)步好轉,預計2014年增長3.0%左右;歐洲2013年一季度也是企穩(wěn)回升了,GDP從負增長變?yōu)榱阍鲩L,2014年可能是正增長;日本經濟出現(xiàn)明顯復蘇。安倍政府激進政策刺激日本家庭和企業(yè)支出逐漸增加,2013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長分別達4.3%和3.8%,日元貶值減緩、電力供應緊張等抑制第三季度GDP僅增長1.9%,預計四季度回升為3.8%左右。不過,人口老齡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惡化等問題突出,日本經濟2014年增速可能回落。2013年,新興經濟體的增速平均7%~8%,而到2014年,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增速將放緩。例如我們預測巴西2.5%,印度4.8%。
再說國內的經濟情況。2014年國內經濟基本和2013年差不多,可能發(fā)展速度還要更慢一些。GDP增長由投資、進出口和消費3部分的增長拉動。2014年進出口預測比較樂觀。因為我們都預計2014年發(fā)達國家的經濟會好于2013年,所以我們2014年的出口還會不錯。相比較而言,投資和消費不會增長得太快。投資活動進一步趨弱將是2014年經濟增速較2013年低的主要原因。中國面臨著3個不得不解決的中長期問題,即制造業(yè)產能過剩,融資平臺風險以及房地產泡沫。而要修復投資這個引擎則需要2~3年循序漸進的改革才能實現(xiàn)。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告指出,我國現(xiàn)在處于去產能化的過程中,因此節(jié)能、淘汰落后產能仍然是2014年工作的主基調。消費增長為什么不是太快呢?這和收入增長、房價上漲等都是密切相關。公務消費減去了一大筆之后,用于消費的錢并不是那么多了。再加上現(xiàn)在房價這么高,大家手里的錢更多地要等著買房,而且個人的收入也沒有大幅度地增加,所以消費增長也不會增長得很快。但是農村消費可能會有所加快,因為上個月剛結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達的信息表明,今年國家可能會出臺一些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
記者:您認為影響國內經濟增速的因素有哪些?
舒朝霞:可以這么說,2014年國內經濟可能既沒有外部沖擊,也沒有內部驅動,是一次積練內功的自然增長。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包括:改革紅利、基礎設施投資空間較大、貿易環(huán)境可能略好于今年、自貿區(qū)建設等多舉措促進外貿發(fā)展。但是,從中短期內來看,化解產能過剩對經濟增長有一定影響。因為我們仍處于調整期,也就是在去產能化的過程中。反映到實體,就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去產能還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
記者:您認為中國產能過剩有什么特點?
舒朝霞:對實體經濟來說,煤炭、鋼鐵、水泥、化工、煉油基本上都是過剩。這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金融危機以來國內的需求減緩。再者,前幾年政府投的錢太多,比如2009年國家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國內企業(yè)很容易拿到錢搞投資、搞建設,而你的需求又沒有和供給同步,這就造成產能過剩。當然,每個行業(yè)過剩也有自己的特點;ぎa品的過剩屬于結構性過剩。普通的、大宗的產品都過剩,而一些高端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我們生產不了的產品,不但不過剩,還很緊缺。
化工市場的過剩趨勢是從低碳數(shù)的往高碳數(shù)的傳遞
記者:請您總結一下2013年的國內外化工市場。
舒朝霞:總的來說,2013年化工產品的需求變化不大,還是一個低速增長。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供應分支的多樣化,化工產品供應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另一方面,產品的需求由過去單純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變,產品的需求向更高品質方向發(fā)展。這使得普通化工產品的需求在降速,一些化工產品出現(xiàn)了過剩,而高品質的產品又需要進口。
下面我重點分析一下以乙烯為代表的國內外化工產品的市場情況吧,因為在一個國家的工業(yè)中,乙烯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世界乙烯產能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西歐和中東。其中,亞洲為乙烯凈進口地區(qū),中東為最主要的凈出口地區(qū)。2000~2012年世界乙烯供應穩(wěn)步增長,年均增長3.6%。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和中東地區(qū),西歐地區(qū)產能略有縮減。2013年全球有3套新建或擴建乙烯裝置投產,新增產能390萬噸/年,主要集中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qū)。
2013年前3季度,國內乙烯產量增加,當量消費增速高于上年。所謂乙烯當量消費,是指乙烯的表觀消費量加上乙烯下游產品折算的乙烯凈進口量。據(jù)統(tǒng)計,2013年前3季度國內乙烯產量為1203.8萬噸,同比增長7.5%,乙烯當量消費量為2535萬噸,同比增6.2%,增速較上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乙烯當量需求為810萬噸,同比增長9.3%。需求的增長仍主要來自乙烯下游產品聚乙烯和乙二醇的消費。其中聚乙烯占乙烯增長量的60%,乙二醇占30%;進口乙烯150萬噸左右,進口下游衍生物折合乙烯約1500萬噸以上。
從全球來看,世界化工市場已經處于過剩。這種態(tài)勢已經蔓延到國內化工市場。這種過剩,是從乙烯系列開始,延伸到丙烯,再到丁二烯系列。它是從低碳數(shù)的往高碳數(shù)的產品傳遞。
記者:您怎樣分析2014年中國化工市場?
舒朝霞:2002~2012年這10年,國內化工需求的增速都是兩位數(shù),而到了2013年都不到5%。未來2~3年,甚至3~4年,化工的需求都不是很旺盛,呈現(xiàn)比較低速的增長。所以,2014年可能仍將維持和去年相似的低迷的增長速度。對化工企業(yè)來說,2014年可能稍稍有點盈利,但仍然會比較艱難。
我還以乙烯為例吧。
根據(jù)我們的預測,2014年全球乙烯開工率為86.6%,較2013年下跌0.1個百分點,表現(xiàn)在輕烴和混合進料裝置開工率提高,石腦油進料開工率下降。北美開工率維持在90%以上,但較2013年有小幅回落。中東地區(qū)新增產能將拉低裝置開工率,但仍穩(wěn)定在86%左右。亞洲裝置毛利增加,開工率有望提高。
2014年國內乙烯產量在18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10.1%。新增產能包括中國石化新增產能60萬噸、中國石油四川乙烯等。其中甲醇制烯烴新增乙烯產能約135萬噸/年,已有裝置開工率為80%。
預計2014年國內乙烯當量需求約3595萬噸。聚乙烯需求增加是2014年乙烯當量增長的主要動力,需求增長約為5.1%。環(huán)氧乙烷成為新的消費熱點,2013~2015年增速將超過30%。乙二醇需求增長在12.5%。其它乙烯產品,如聚氯乙烯、苯乙烯、醋酸、醋酸乙烯、乙醛等產品,非乙烯法的產量會明顯增加,乙烯法消費量增加有限。
現(xiàn)在國內芳烴是比較短缺的。這個產品,美國、中東也生產不出來,比如頁巖氣都是輕組分,它生產不出來芳烴。再一個,國內民眾對芳烴項目比較排斥,這也使得芳烴的國內供應增加得少。目前我國的芳烴主要是從日本、韓國、臺灣進口,每年進口量約800多萬噸。因此,從全國范圍內來說,芳烴項目還是比較有優(yōu)勢的。
煤化工產能達到化工產能的20%就不錯了
記者:據(jù)我們了解,近年來您也開始了煤化工市場研究。您最關心煤化工哪些產品的走勢?
舒朝霞:煤化工最終產品和石油化工基本一致。目前現(xiàn)代煤化工中比較成熟的技術是MTO/MTP,出來的烯烴,基本上都生產聚乙烯和聚丙烯。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化工產品的產能過剩。煤化工中的一些產品也存在產能過剩,是這樣嗎?
舒朝霞:是這樣。目前乙烯、丙烯等產品已經出現(xiàn)了過剩的趨勢。以丙烯為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前我國將有26套甲醇制烯烴裝置、1套甲醇制丙烯裝置投產,這就新增丙烯產能近800萬噸/年;還要有19套丙烷脫氫裝置投產,這就新增產能1004萬噸/年;還要新增煉油及裂解副產的丙烯能力約900萬噸/年。如果以上裝置產能均能實現(xiàn),到2020年國內丙烯能力將達4500萬噸/年。就算部分產能存在資源及項目不落實,預計到2015年我國丙烯生產能力也將達3000萬噸/年左右,2020年我國丙烯能力也將超過4100萬噸/年。而根據(jù)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折合,到2015年我國丙烯當量需求是2960萬噸,2012~2015年間年均增長率為7.6%。2020年預測丙烯當量需求是3800萬噸,2015~2020年間年均增長率為5.3%。這樣一比對,預計2020年,我國丙烯能力就會出現(xiàn)過剩。
當然,一些現(xiàn)代煤化工產品還是很具市場潛力的,比如煤制乙二醇。它的成本比石腦油路線要低,而國內新增的產能又很少,F(xiàn)在的問題是目前國內煤制乙二醇產品質量不過關,生產不穩(wěn)定。據(jù)我了解,煤制乙二醇要想盈利,起碼還要1~2年的時間。
記者:您認為煤化工會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石油化工?
舒朝霞:從長遠來說,我國對環(huán)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就說我國將逐步提高碳稅稅率吧。以烯烴為例。煤制烯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比石腦油路線的排放量多11.1噸/噸產品。這樣一來,煤化工路線制烯烴的成本競爭力將隨碳稅價格的升高而降低。當煤價為512元/噸、碳稅提高到120元/噸時,煤制烯烴成本競爭力將與原油價格100美元/桶時石腦油路線制烯烴的成本競爭力相當。還有,煤經合成氣制乙二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石腦油路線相比多3.61噸/噸產品。也就是說,高碳稅情況下,煤化工路線制乙二醇的成本競爭力也較弱,但還是好于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
所以我認為,將來煤化工的生產能力能達到化工生產總能力的20%就非常不錯了。這是因為,隨著環(huán)境要求提高,煤化工將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中國是否愿意接受這個挑戰(zhàn),這是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