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對地煉、焦化等產能過剩和高耗能行業(yè),從項目辦理、事中事后監(jiān)管、保障落實三個方面提出了7條要求,嚴控無序投資,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會議強調,各市新建煉化、焦化等項目,必須符合國家和省產業(yè)布局規(guī)劃、總量控制要求。對產能過剩和高耗能行業(yè)確有必要新建的項目,嚴格實施產能減量置換;沒有執(zhí)行產能置換的項目,一律不予辦理立項手續(xù),正在辦理的要終止辦理,已經辦理的要依法撤銷。對違規(guī)審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的,立即責令停工;已經建成投產的,立即責令停產。對近期頂風作案、違規(guī)審批煉油、乙烯、對二甲苯(PX)、焦化等項目,嚴肅查處,堅決關停。
過去兩年,山東省一直在大力壓減焦化、地煉、輪胎、化肥、氯堿等高耗能行業(yè)產能,其中壓減焦化產能777萬噸、合成氨產能46萬噸,關閉退出輪胎生產企業(yè)71家,24家氯堿企業(yè)能耗標準達到國家先進指標,化肥用量連續(xù)6年、農藥用量連續(xù)10年負增長。在前期淘汰6197萬噸落后地煉產能,11家規(guī)模小、裝置落后企業(yè)退出轉產的基礎上,2019年山東省政府與地煉行業(yè)10家企業(yè)簽訂產能整合轉移協議,計劃整合轉移產能2790萬噸,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提供了產能條件。
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2019年他們制定實施《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規(guī)定》,省級聯審項目119個,總投資1570億元;同時排查整頓“兩低三高”項目,對126個項目組織專家評審,嚴防低端落后項目在山東落地。
但該省最近在調度項目時發(fā)現,各地核準、備案的項目中出現了一些以高端化工名義實則是擴能改建的項目,能耗缺口較大,而且不少地方項目雷同,未來存在過剩風險。為此,山東省政府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fā)展的緊要關頭,再次強調“增加有效投資而不是無序投資”,嚴控過剩產能和高耗能項目反彈。
“減量替代是常態(tài),等量替代是例外,畝產效益論英雄,安全環(huán)保守底線。”在去年10月召開的全省“四減四增”工作推進專題會議上,時任山東省省長龔正強調,2020年底前壓減煤炭消費3700萬噸。在操作路徑上,實行“四壓四上”,即壓舊上新、壓小上大、壓低上高、壓散上整,壓減焦化產能1600萬噸以上;對300萬噸及以下、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yè)產能有序分批整合轉移,全省地煉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進一步壓減到9000萬噸/年。
山東發(fā)改委投資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山東淘汰落后產能、壓減煤炭消費和能源消耗的態(tài)度是一貫而堅決的,今年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能耗消費增量控制在4070萬噸標準煤和煤炭消費總量壓減10%的任務目標。
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專職副主任李莎表示,2020年是化工專項行動實現“三年攻堅”目標、開啟“兩年鞏固”任務的交匯之年,也是高耗能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攻堅年”,專項行動辦將緊緊圍繞“去產能、優(yōu)布局、調結構、促轉型”四個重點,統籌做好“關、升、疏”三個結合,著力抓好“項目帶動、企業(yè)轉型、園區(qū)提升、產業(yè)升級、機制建設”五項工作,努力推動化工和高耗能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面、取得新突破。